《庄子》笔记


《庄子》分为内篇、外篇和杂篇,其中内篇是庄子哲学体系的核心,一般认为内篇文章为庄子本人所作,外篇和杂篇则有许多是后人所加。

《庄子》内篇包括七篇文章(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、《养生主》、《人间世》、《德充符》、《大宗师》、《应帝王》),涵盖了庄子方方面面的观念,内容精炼,体系完整、严谨。

内篇文章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:先陈述哲学观点,然后讲故事论证;先讲故事,再引出哲学观点。

《逍遥游》 —— 心量

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

庄子的哲学核心尽在“逍遥”二字。开篇为我们描绘一幅宏大的意境:北冥中的鯤而为鸟,(用力)而飞。这是一个超越的过程,即只有通过超越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
这种逍遥自由的状态应当是摆脱束缚后的无名、无功、无己、无待的境界

在古代原意指鱼子/鱼卵。即是一个非常小的东西,而在这里却是非常大的东西;更加合适的观点是,鱼卵是处于一种初生、混沌的状态,也代表受困于俗世、未经自省的人们,而则代表从混沌蜕变后的状态,中间的是一个质变而非量变的过程,需要做很多正确的努力才能实现。

鹏的大更多的是指志向的大、智慧的大、境界的高,而非形体的大。鹏的旅程需要水击三千里,并借助扶摇之风然后上到九万里高空,这些数字都是虚指,表达需要持续蓄力,持续努力,才能达到逍遥的程度。

想要达到大道的境界,还需要有积累

鹏在九万里高空(境界)所看到的景象:野马也(天上的云雾),尘埃也(地上的尘土)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(生物之间的气息)。这个顺序与普通人在地面所见正好相反,人在地面首先看到生物之以息相吹,其次看到尘埃,很少注意到野马。站在不同位置,所看到的景象,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样的,一方面倡导对于高的境界的追求,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不同的人位置不同,所以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应该随意否定呢?

随后是蜩与学鸠对鹏的嘲笑,并进一步引出多种小大之辩(区别)。最初读到这里,更多的是一种感慨,一种大格局、洒脱的体会,同时会有一种不理解:不管是寿命长还是寿命短,都是一种自然,为什么一定要推崇大否定小呢?后来觉得这里强调的不是推崇大、推崇长寿,而是在表达小的境界无法理解大的境界,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勤奋、认真生活,修炼、改变自己的人是辛苦的,是不值得的,这是因为眼界太小,无法理解认真生活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,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那是不值得的。

故夫知效一官、行比一乡、德合一君、而征一国者,其自视也,亦若此矣。

在一般看来已经非常有成就的人,在庄子看来,亦若此矣,只是蜩与学鸠的等级,自我感觉良好而已。

宋荣子犹然笑之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,斯已矣。彼其于世,未数数然也。虽然,犹有未树也。

宋荣子的境界在世上已是少有,但仍然有没做到的,先褒后贬。
通常解释名副其实是说,名与实相符,从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看,可以有另一种理解,名应该是实的附属,即名附其实,只有足够实的名才是名,没有实的名是没有依附的虚名。
宋荣子能超越名,但超越的是没有实的虚名,这相对容易。

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等于$实/名$,没有实的名就像不义之财,不仅会降低人的价值,还会招来祸患。

夫列子御风而行,泠然善也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彼于致福者,未数数然也。此虽免乎行,犹有所待者也。

列子能力很强,但也仍然有所待。

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,彼且恶乎待哉?故曰: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

最高的境界是无待:能够掌握天地之正(道),驾驭六气之辩(世间的各种变化),在无穷的境遇中得到自由。
不是不要、没有的意思,而是超越的意思,区别在于,可以拥有而不拥有才是超越,没有的时候不争取不能算超越。

以钱为例说说我对超越的理解:

超越钱 困于钱
正当(有实)得钱的人 能以平常心,有和没有都可以的心态看待钱,不一定要放弃钱 患得患失,总想守住
没钱的人 可以为了生活赚钱,但对钱没有执念,如果意外得财(无实之财),一定会放弃 不一定会努力赚钱,但如果意外得财,一定会紧紧抓住

:高;:远。
逍遥是一种又高又远的自由。想要逍遥,需要不断地无(超越):
无名、无功、无己:对名利、功劳、乃至自己(所有事物)的超越,不去认为什么就该是自己的,不去执著占有。
无待: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;掌握道(规律、正见等),自由,无所依待。

如何去超越,当然不是看淡什么,那不是超越,那是无奈,无能而已;超越是让我们把注意力从各种附属物上抽离出来,放在实上面,因实而生的附属物,可有可无,这便是超越。

超越之后如何得呢?原文没有正面回答,我觉得是要通过正见,不断地去体会道,依道行事,慢慢与道同一。

依感觉做事是人的天性,也是所有生物的天性,因为感觉就是仪表盘,是优化目标。
但对于进入文明的人来说,依感觉/情绪做的决定几乎都是错误的,所以依感觉/情绪做决定是需要放弃的天性。
而感觉又是一个无法消灭的事,越打压只会越强烈,没有人能消灭自己,只能和自己和谐相处。
让自己像一个管道一样,任凭感受流动。
放下对自己感觉执著,才能超越,才能无我。

《齐物论》 —— 分别心

《齐物论》的难度大、内涵丰富。冯友兰读《庄子》后说:游于逍遥,论以齐物,超乎象外,得其环中。
《齐物论》阐述的是庄子的世界观,即人该如何看待世界。

  • 万事万物在大道看来原本同一,人却因为主观成见,因为不同的角度而有了不同的看法
  • 没有什么好坏对错,应该把一切都统一起来看
  • 庄子把声音、大小、长寿与短命、梦境与现实等等全部都统一起来,齐同观之
  • 一切的烦恼和问题都是主观成见导致的
  • 主观成见即我执、即分别心
  • 吾丧我/三籁

:无己的我
:有己的我
吾丧我的状态:身如槁木,心如死灰,从有己的状态转到无己的状态。

人籁:主观,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,发出声音评论
地籁:客观,事物自然的声音
天籁:无观,没有分别心

大知闲闲,小知间间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

  • 大的智慧是很悠闲、很自在的,而小的聪明总是去挑毛病,找间隙;描述大知的大言是很平淡,容易理解的,而描述小聪明的小言则啰里啰嗦,让人不得要领。

其寐也魂交,其觉也形开,与接为构,日以心斗。缦者、窖者、密者。小恐惴惴,大恐缦缦。其发若机栝,其司是非之谓也;其留如诅盟,其守胜之谓也;其杀如秋冬,以言其日消也;其溺之所为之,不可使复之也;其厌也如缄,以言其老洫也;近死之心,莫使复阳也。喜怒哀乐,虑叹变蜇,姚佚启态——乐出虚,蒸成菌。

  • 耍小聪明的状态:即使睡着了,灵魂也还在这打交道;醒了之后,形开了,但还在跟人勾心斗角。。。整个就很惨

一受其成形,不亡以待尽。

  • 人有了形体后,就很难忘记耍小聪明,直至死亡。

与物相刃相靡,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,不亦悲乎!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,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,可不哀邪!人谓之不死,奚益!其形化,其心与之然,可不谓大哀乎?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独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

  • 耍小聪明的人与万物相处的时候就像是在跟万物肉搏一样,何等悲哀;终身都受劳役之苦,不得所归。。。还是惨

夫随其成心而师之,谁独且无师乎?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?愚者与有焉!

  • 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大家习惯以自己的成心为师,师心自用。所有的是非都是人的成心导致的。
  • 庄子提倡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,不对事物进行区分,一方面是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,另一方面是防范人的成见、偏见,万物都应该是统一的、平等的。

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泰山为小;莫寿乎殇子,而彭祖为夭。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

  • 世界的无限性

《养生主》 —— 破除,执着心

  • 知止不殆,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执着于无限的纷争
  • 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
    • 人在世间常常会身不由己,当别人说自己善的时候小心不要被名利所困;当别人说自己恶的时候小心遇到危险
  • 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:
    • 不要把人生看成一个整体,而要看到人生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,可以去体验探索
    • 要能看出人生的纹理,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
    • 让自己成为没有厚度的刀,降低欲望执念,减少舒服
    • 功成身退,收敛锋芒
  • 生死是自然而然,应来去自由,不要被哀乐所困
  • 肉身一定会消亡,但是精神可以不断传递,薪尽火传。

《人间世》 —— 社会观,清净心

  • 君子不立危墙
  • 心斋:空明虚静,虚以待物
  •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
  • 柔能克刚:懂得变通,不要螳臂当车;需要顺势而为,借力打力
  • 无用之用,可为大用;祸福相依;不要执着于世俗的有用;木秀于林风必摧之

《德充符》 —— 德有所长,形有所忘

  • 所有的好坏,善恶,美丑,都是人的标准,不是大道的标准,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观念
  • 在大道的眼中一切本没有分别,即使身体残缺,也只是人眼中的残缺,不是真正的残缺,所以有道心的人可以忘形
  • 孝顺父母、爱护伴侣是人的本性,可以本能而为;而不需要去强调爱情亲情应该怎么样,即人应该忘情

《大宗师》 —— 死亡恐惧

  • 身体、思维、情感只是外相,不是真实的自己,执着于这些终将会失去;真我不生不灭,与道同存,藏天下于天下
  • 世人觉得生是好的,死是不好的,这是个人的主观成见
  • 在大道看来,一切都是齐的,包括生死
  • 当生则生,当死则死,便能哀乐不入于心,保全天年
  • 无论生、死以及身体的变化都是造化自然形成的
  • 人应该顺应造化,不应凭借自己的主观好恶而或忧或喜

《应帝王》 —— 政治观


文章作者: 万川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万川 !
  目录